第574章 古老的声音
洞口不大,马儿不高,一低头刚好钻得进来。
外界风雪暗沉,洞中更是昏暗。
“辛苦了。”
宋游从它背上卸下行囊,又从中率先取出一张不大的布垫,摸了摸,布垫也很冰凉,于是又伸手在上面使劲摩擦,直到感觉有些热了,这才将之放在三猫的面前:“地上冰凉,三娘娘在布垫上来吧。”
猫儿愣愣抬头看他,又低下头,思索两下,神情迟钝,终于爬起来,迈步往前走了两步,在布毯上趴了下来。
随即继续扭头看他。
“……”
道人见她如此,也只是微笑,继续忙活着。
毛毡毛毯逐一取出来,铺在地上。
燕子轻易不敢和三娘娘待在同一张很小的布垫上,却是可以缩在羊毛毡和羊毛毯里,多少能避些寒。
猫儿抬头盯着他,一歪脑袋。
平常这些都是三娘娘做的。
“……”
“后人可能听见我的声音?”
猫儿叼着耗子干,也抬头与他对视,眼神真挚,透着熟悉的清澈的愚蠢,爪子还抓着他的裤脚。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有些时候,一声惊呼和喊声过后,往往就会加入另一道声音,模糊不清,伴随着风雪呜咽、雷声轰鸣。
是从这个山洞中响起。
声音越来越多,越来越杂乱。
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!”
“你我皆是山水郎,几曾著眼看侯王?”
有人思索。
像是已经变回了一只普通的猫。
雷光只是刹那。
外头已恢复了黑暗。
不知多少种语言混杂在一起,不知留下了千年来从世界各地到达这里的多少人的声音,可在杂乱之中,总能听见几句能听懂的语言。
有人沉醉的诵念诗词。
声音越来越多,越来越杂乱。
“谁在出声?”
总共七具尸骸,六男一女。
知道山上没有柴禾,马儿上山时便驮了一捆木柴,知道山上不好轻易使用法术,宋游早在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,火绒和引火之物都备了。
外头虽然风雪呼啸,可洞口不大,枣红马往那一站,就挡了不少,将被袋放在马儿脚下,多少也挡了一些风。甚至因为外头的风雪,对比之下洞中反而有一种格外安宁、温暖的感觉,令人舒心。
这大抵是此时三娘娘想说的话。
道人拿出一块馕,放在火堆旁边,水囊也放在旁边,又从三娘娘的褡裢中取出她的耗子干和鱼干,也都放在火堆旁,使之慢慢被烤热。
却没有立马吃东西,也没有去照顾三娘娘,而是借着洞中烧得正旺的火堆火光,开始查看起洞中墙壁上的图画和文字来。
这声音可太可怕了!
猫儿则趴在火堆旁的布毯上,认真啃着自己的耗子干,不时抬头看一眼道人,不时又看一眼旁边的燕子,低头将掉落的耗子肉渣拨给他。
有两个人是大晏容貌和打扮,不过服装也并不相同,就算都是大晏人,应该也来自不同的朝代,一前一后。不知后人与前人在此相遇、又知晓同样将会死在这里时又是什么感受。
脑中也不禁思索,若是自己此时留下声音,又会在多少年后被谁人所听见呢?
神山果然好客——
那是人的声音,是陌生的声音,是听不懂的语言,还有令人头皮发麻的尖锐呜咽,突兀而诡异的在洞中响起。
“啪……”
“沙……”
“三娘娘还记得自己是谁吗?”
不太熟练,却也打着了。
“?”
有画得好的,只用木炭或是尖石,寥寥几笔,就能勾勒出大山和山上行走的渺小孤独的旅人,或是勾勒出神山之上俯瞰大地的神明。
就是三猫也不由受惊,停下吃肉的动作瞬间扭头,看向外头。
“呼……”
山洞中有火石的声音。
猫儿看得认真,神情严肃,却还是没有说话,也没有什么表示。
“朝碧海而暮苍梧,睹青天而攀白日……”
山洞中终于升起了一堆篝火,照亮洞中景象。
呢喃,低语,对谈,从一两个人的声音,变成三四个,变得五六个,一种陌生的语言中又加上另一种不一样的却同样听不懂的语言,伴随着如鬼哭狼嚎似的风声呜咽,如人敲鼓似的雷声。
涂鸦各种各样,什么都有。
“轰隆隆……”
山洞的每一处。
说来有趣,这么多年以来,这还是宋游第一次用这东西。
文字同样多种多样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猫儿居然只是略微伸爪撑着手毯,保持身体的平衡,同时低头盯着他抓着自己布毯的手,随即便任他拖着自己往前,身体和脑袋随着拉动和停止而略微摇晃,一声也没有吭。
道人举着火把,渐渐愣住了。
从古至今,都不缺登山者啊。
“……”
仅从字体上看,起码就有好几种不同的语言,宋游在其中找到了大晏的文字,字体也各不相同,但更多的是自己完全看不懂的文字,说明来到这里的人远不止大晏人和西域人,还有更远的攀登者,同时他们的时间跨度也非常大。
宋游看着看着,不禁入了神。
只余风雪之声。
前人们在此时也有如自己一样的感慨吗?
道人安静听着,一言不发。
宋游便收回了目光。
洞内是有尸骨的。
模糊的是山洞中响起的。
外头早已经天黑了,却风雪不止、雷霆不断。
“轰隆隆……”
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(1 / 2)